中國的“不得已”造就美國的“不差錢”

2011-06-24 12:55:16    來源:亞太博宇

2010年的數(shù)據(jù)表明,中國對外資產負債結構嚴重扭曲,通過對外負債所形成的外匯儲備占比高達39.45%。龐大的對外凈資產主要來源是經常項目順差。對于中國這樣人均資本存量低、人均收入不足4000美元的中低收入國家來說,保持龐大的經常項目順差并積累對外凈資產,好比是"窮人送飯給富人吃"。這是中國與美國雙方經濟資源配置扭曲的結果,也是中國人福利的重大損失。作為世界貨幣--美元的發(fā)行者,美國可以通過開動美聯(lián)儲的印鈔機,來換取真金白銀。這是支撐美國多年來負債消費的基本條件。反過來,美國之所以能夠通過印美元來借債進而進行消費,是因為其他國家愿意接受美元。美國的過度消費持續(xù)了這么久,與美國產業(yè)的空心化以及部分產業(yè)國際競爭力下降直接相關。由于美國實體經濟的衰退,正好中國可以填補這個空缺。因此,美國成為中國最大的貿易伙伴,中國企業(yè)生產的商品20%輸入到了美國。而要保有這個增長速度,就必須不斷刺激美國對中國商品的需求。刺激的方式,則是把中國的外匯盈余拿來購買美國國債,這就等于中國借錢給美國買中國自己的貨。因而中國陷入了一個怪圈,即將貿易盈余轉化為外匯儲備,通過購買收益率很低的美國國債回流美國資本市場,美國再將資金投資在中國市場獲取高額回報。這樣一來,中國經濟總量不斷增加,同時,美國由于中國人民的勞動,讓自己印制的美元變成了財富,促進了美國經濟的發(fā)展和經濟總量的增加。這種"窮人送飯給富人吃"讓中國處于十分尷尬的境地,同時這也是美國總是"不差錢"的根本原因。

[打印] [關閉] [返回頂部]